try就像一个网,把try{}里面的代码所抛出的异常都网住,然后把异常交给catch{}里面的代码去处理。最后执行finally之中的代码。无论try中代码有没有异常,也无论catch是否将异常捕获到,finally中的代码都一定会被执行。
虽然 Java 执行时期系统所提供的预设处理器对除错很有用,你通常想要自己处理例外。这样做有两个优点:第一,它让你修正错误。第二,它可以避免程式自动终止。每当错误发生时,如果你的程式就停止而且列印出堆叠追踪,大多数的使用者都会感到很困惑。很幸运,你很容易就能避免这种情形。
要防备并且处理执行时期错误,只要将你要监视的程式码放在 try 区块里即可。在 try 区块之后紧接著在 catch 子句里指定你希望捕捉的例外型态
错误捕捉例子:
1
2
3
4
5
6
7
|
try { code; //将自己的代码放在其中; } catch (e) //如果上面的代码有错误,这里就捕获 { alert(e.number); //获得错误信息 } |
例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import java.io.*; //调用io包 public class SimpleCharInOu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har ch= ' ' ; //定义个字符ch初始为‘ ' System.out.println( " Enter a character please" ); //在屏幕上输出Enter a character please try { //你要监视的程式码放在 try 区块里即可。在 try 区块之后紧接著在 catch 子句里指定你希望捕捉的例外型态 ch=( char )System.in.read(); //将从键盘输入的字符赋给ch } catch (IOException e) //如果上面的代码有错误,这里就捕获 { } ; //错误后不进行操作 System.out.println( "You're entered character:" + ch); // 在屏幕上输出You're entered character: //和ch的值 } } |
我们在写Java的try..catch的时候,往往需要在最后加上finally子句关闭一些IO资源,比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InputStream is; try { is=openInputStream(); // do something }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eTrace(e); } finally { try { i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 |
但是在使用这种模式时,即使是Java老手,偶尔也会犯一些错误。比如上面这段代码,当openInputStream()函数在执行过程中抛出异常,那么变量is的值仍为null,此时执行is.close()会抛出NullPointerException. 由于NullPoiterException不是IOException的子类,因此它不能被catch块捕获,而是直接往调用层抛出去. 一种改进的写法就是在关闭流的时候先进行非空判断,但这样代码会显得很啰嗦。个人认为比较优雅的写法是直接调用commons-io包提供的IOUtils.closeQuitely()方法关闭流(或者自己封装一个closeQuitely()方法)。
使用这种写法还有一种好处,就是当遇到关闭多个IO资源时不容易出错,比如下面这段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InputStream is; OutputStream os ; try { is=openInputStream(); // do something }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eTrace(e); } finally { try { if (is != null ) is.close(); if (os != null ) o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 } |
当is.close()发生错误的时候,os.close()就无法被执行,从而导致os所引用的资源没有被释放。
也许Oracle也觉得这种try .. catch ... finally的样板代码太没必要,因此在JDK 7中对try 子句进行了一些改造,免去编写一些手动关闭资源的代码,让代码看起来更紧凑更简洁。比如上面的代码在JDK 7下可以改成:
1
2
3
4
5
6
7
8
|
try ( InputStream is = open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os = openOutStream(); ){ // do something } catch (IOException e){ e.printStaceTrace(e); } |
Oracle把这里的try(..)语句叫做try-with-resource语句。需要注意的是,try(.. )中变量所引用的对象都必须是实现了java.io.AutoClosable接口的实例,当退出try ..catch块时,JDK会自动调用close()方法。 也就是说,try-with-resource语句中的resource(资源)不仅限于IO资源。
这里有必要对try-with-resource语句的一些细节进行补充说明:
JDK会确保所有资源的close()方法被调用,不管close()方法是否抛出异常, 而调用的顺序和资源声明的顺序相反
try-with-resource语句中所有抛出的异常都会被捕获。如果多个异常被抛出,后面所抛出的异常会被suppress(抑制)在前一个异常中,catch块最终只拿到最先抛出的那个异常。可以依次通过调用Throwable类定义的getSuppressed()获得被suppressed(抑制)的异常。
还是上面那个例子,
当退出try .. catch.块的时候,JDK会先调用os.close(),然后是is.close(), 如果两次close()都抛出IOException, 那么is.close()所抛出的异常会被suppress(抑制)在os.close()所抛出的异常中,最终catch块只捕获到os.close()所抛出的异常。可以通过getSuppressed()方法拿到is.close()所抛出的异常。
如果调用openInputStream()的时候就发生IOException,那么openOutputStream()就不会被调用,os.close()和is.close()也不会被调用, catch块捕捉到 调用openInputStream()时所抛出的异常。
如果调用openOutputStream()发生IOException(用记号 e1表示), 那么is.close()还是会被调用, 如果此时is.close()又抛出IOException(用记号 e2表示),那么e2会被suppress到e1中,而catch块捕捉到的异常是 e1.
除了对try块做了改造,JDK 7还对catch部分进行了简化,允许把多个catch子句合并。 比如:
1
2
3
4
5
6
7
8
9
|
try ( InputStream is = openInputStream(); OutputStream os = openOutStream(); ){ // do something } catch (IOException | XMLParseException | XPathException e){ e.printStaceTrace(e); } |
此外,当你重新抛出多个异常时,不再需要详细定义异常类型了,编译器已经知道你具体抛出的是哪个异常了。你只需在方法定义的时候声明需要抛出的异常即可。比如
1
2
3
4
5
6
7
8
|
// 虽然这里用Exception匹配抛出的IOException,到编译器知道实际上抛给上层的异常是IOException public void doIO() throws IOException { try { throw new IOException(); } catch (Exception e){ throw e; } } |
PS : 这个特性我想不到会带来什么好处
JDK 7还有其他有趣的语法新特性,比如二进制字面量,用下划线分割长数字,泛型参数的类型推断,switch支持字符串匹配等等。 现在JDK 8又引入了一些有用的特性。在不需要考虑向后兼容的前提下, 适当并灵活运用一些语法特性,可以让我们的代码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清晰,更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