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提出
阅读别人代码的时候最讨厌遇到的就是大段大段的if-else分支语句,一般来说读到下面的时候就忘了上面在判断什么了。很多资料上都会讲到使用策略模式来改进这种代码逻辑。
策略模式的类图如下:
只需要按照这个图写代码就可以了。
策略模式代码的实现
借助Spring框架我们能够轻松的实现策略模式。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去咖啡店买咖啡的时候,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胃容量选择大小杯。那么我们就要实现一个CoffeeStategy:
1
2
3
4
5
|
package com.example.demo.strategy; public interface CoffeeStrategy { void offer(); } |
接下来就是各种具体策略的实现了,以中杯咖啡为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ackage com.example.demo.strategy; import lombok.extern.slf4j.Slf4j;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Component ( "MID" ) @Slf4j public class MidCoffee implements CoffeeStrategy { @Override public void offer() { log.info( "你的中杯咖啡" ); } } |
用Component注解给这个类起一个名字叫做MID,这个在后面的应用上下文中有起效。现在就开始定义应用上下文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package com.example.demo.strateg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import java.util.Map; @Service public class CoffeeContext { @Autowired private Map<String, CoffeeStrategy> coffeeStrategyMap; public void getCoffee(String size) { this .coffeeStrategyMap.get(size).offer(); } } |
因为是使用了Spring框架,所有的Bean都被Spring自行管理,启动之后,Map中会有两个元素:{"MID":MidCoffee}和{"LARGE":LargeCoffee}。在具体的业务逻辑中,只需要引入应用上下文类,每次使用getCoffee方法就可以了。
比如这个Controller方法:
1
2
3
4
|
@GetMapping ( "/get" ) public void getCoffee( @Param ( "size" ) String size) { this .coffeeContext.getCoffee(size); } |
请求这个接口,我们能在后台看到具体的日志内容:
2021-09-30 22:46:32.550 INFO 15628 --- [nio-8099-exec-1] com.example.demo.strategy.LargeCoffee : 您的大杯咖啡
2021-09-30 22:46:39.201 INFO 15628 --- [nio-8099-exec-7] com.example.demo.strategy.LargeCoffee : 您的大杯咖啡
进一步的思考
之前写过Component中起的名字有奇效。如果我们没有用Spring框架去实现策略模式,那么我们的代码要如何编写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策略接口和策略实现类是不需要变的。需要变的地方就是应用上下文了,因为不存在自动注入了。这段代码就会变成大致这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package com.example.demo.strategy; public class CoffeeContext { CoffeeStrategy coffeeStrategy; public CoffeeContext(CoffeeStrategy coffeeStrategy) { this .coffeeStrategy = coffeeStrategy; } public void getCoffee() { this .coffeeStrategy.offer(); } } |
这样,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我需要先新建一个具体的实现类对象,然后将这个对象传入策略应用上下文去。这种方式怎么看着都没有Spring的实现方式优雅。
1
2
3
|
CoffeeStrategy mid = new MidCoffee(); CoffeeContext context = new CoffeeContext(mid); context.getCoffee(); |
在我实际改造代码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策略其实是一样的,只是个别参数不同罢了。我对接的是各个业务供应商,有些供应商的接口逻辑式样的,只是URL和USERNAME不一样罢了。于是好几个策略实现类的代码重复很严重,这个时候我使用了Java8开始提供的接口default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能将这种一样的逻辑提取到interface中,只要实现类不重写,那么就会默认使用default方法。
这样改造之后,我的代码又精简了很多。
心得体会
在我接手现在这个项目代码的时候,之前的程序员将代码写的很直白,就是可以不用任何的设计,直接写逻辑。这也没错,可是用IDEA的时候会各种提示重复代码啊之类的,让人看着不开心。而且还有大量的if-else分支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我大刀阔斧的改造之后,代码行数越来越少,但是可读性却越来越高。
此时我是比较理解GoF在设计模式这本书里提到的一句话,大致意思就是开发一个面向对象的程序并不简单。
到此这篇关于浅谈用SpringBoot实现策略模式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SpringBoot 策略模式内容请搜索服务器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服务器之家!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wingsless/p/1535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