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4 日,华为在深圳举办“华为手机创新科技媒体沟通会”,华为终端 BG CTO 李小龙围绕华为P60系列、华为 Mate X3 双旗舰产品背后的创新科技进行深度解读,并进一步分享了华为手机技术实力、创新能力。
今年 3 月,华为陆续发布了华为P60系列、华为 Mate X3 等重磅旗舰产品,这两款产品自开售以来便一直成为了手机圈的热门话题,华为P60系列所带来的移动影像升级,让华为再次成就了最强影像,而华为 Mate X3 凭借着轻量化设计和十项全能的折叠体验,更是一度“一机难求”,线下甚至又出现了上千元加价的现象。
可以说,这两款产品是当下手机领域,在影像、折叠两个方向最具代表性、标杆性的产品。而在此次沟通会上,华为就重点解析了华为P60 Pro 的超聚光 XMAGE 影像系统,向媒体以及全行业展示了通过系统性革新及工艺升级带来移动影像新体验。
堆料不如堆科技,华为P60 Pro 打破传统影像手机的“妥协悖论”
影响手机重量和厚度的还有潜望长焦镜头,过去,这颗镜头由于感光面积和光圈较小,因此暗光环境下很难“出片”;而要实现进光量,就务必得加大光圈、加大 sensor 面积以提升进光量,但这由进入了“用牺牲机身厚度、重量、手感和更加凸起的镜头,来换取进光量的悖论”。
为此,华为P60 Pro 改变思路,创造性地在长焦模组中加入聚光镜群,将进光口面积提升 58%;同时,这颗超聚光夜视长焦还搭配了 F2.1 超大光圈的设计结构,再结合 RYYB 超感光传感器,最终得以在不过分增加机身厚度和重量的情况下,带来长焦模组进光量的大幅提升。
潜望镜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庞大的机械结构,而华为的这颗超聚光夜视长焦更为复杂,它需要聚光镜片和棱镜必须紧密贴合,才能带来更好的稳定性。更具体来看,华为P60 Pro 具备业界首个三镜群长焦架构,其将长焦模组分为 3 个镜群:超聚光镜群带来业界最大的 F2.1 潜望式长焦光圈,汇聚更多光线;中间的长行程滑轴变焦镜群实现了最近对焦距离 10cm 的高精度微距及近距对焦;第三组成像优化镜群,负责光线整理,实现了模组整体对焦距离的灵活控制。
相比传统潜望式长焦,难度指数提升,工序和精度提升了几十倍。为此,华为共斥资 3 亿元投入研发,历经 3 年时间,将传统的摄像头模组架构方案彻底重构,且光学系统、AF 马达、OIS 马达均采用了创新技术。
所以,华为P60 Pro 的这颗长焦拥有了更短的对焦行程,覆盖更大的对焦范围,比如演唱会拍摄,又或者月上柳梢、窗边明月,甚至是不被打扰的宠物特写,华为P60 Pro 统统不在话下。
比如下图,舞台上的灯光比较昏暗,只有明星周围稍亮。
同样的场景下,华为P60 Pro 拍摄的人物主体亮度充足,细节清晰,连衣服的褶皱都一清二楚;而舞台背景的暗光部分,亮度和细节同样出色,整个画面明亮纯净,很难想象这是手机长焦镜头拍出来的。
再比如拍摄萌宠时,从较远的位置就能精准地记录它们的面部和眼部等细节,即使在暗光环境下,也能拍得清晰。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来的各种演唱会场景,华为P60 Pro 竟然能如此频繁出圈的原因,甚至也被网友称之为演唱会神器、萌宠拍摄神器。
不仅仅如此,华为P60 Pro 的这颗超聚光夜视长焦还首发了长焦三轴传感器位移防抖 —— 不仅支持 sensor 在 X 轴、Y 轴两个方向上移动,同时也新增了 Z 向传感器平面的旋转防抖。同时马达防抖动子的重量尽量压缩,做到比传统长焦棱镜转动型 OIS 的防抖动子缩小一倍以上。
相较传统的 OIS 防抖,华为P60 Pro 的这一套复杂的设计实现了传感器的动态运动补偿,对光线传播路径的影响小,防抖性能的大幅提升,甚至超越了当前一部分主流的主摄像头。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华为P60 Pro 的长焦镜头已经成为高频使用的一颗镜头,任何用户,无论你是否有过专业的摄影学习,只要按下快门,就能轻松出片。
而这颗长焦更大的对焦范围,让它能够胜任任何场景,极大的推动了智能手机潜望镜头从“好用”到“常用”。比如演唱会上,即便偶像在舞台上跳舞,也不会拍糊,这样即使很短的曝光时间,也能定格偶像的高光瞬间。
可以看到,即使离舞台超远,也能拍出稳定、清晰的细节照片。
再比如华为P60 Pro 超聚光夜视长焦所带来的“超级月色”拍摄体验,如下面这张照片,古代建筑屋檐上的月亮,无论是月亮,还是作为前景的建筑,都非常明亮、清晰,共同构成了宁静幽远的月色,让人仿佛一瞬间穿越回了千百年之前。这就是超级月色所能带来的画面感染力。
斩获 TIPA& DXOMARK 双料最佳,华为P60 Pro 卓越影像实力的权威认证
当然,华为P60 Pro 在影像方面的升级远不止这些,毕竟超聚光 XMAGE 影像系统做到的是在“光机电算”全链路的升级,真要好好写一下的话,恐怕几篇万字长文也是打不住的。
笔者也是尽可能的压缩文字,让大家更简单的了解到华为P60 Pro 在影像背后都做了哪些创新和努力。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在人像拍摄上,得益于强大的进光量和超聚光 XMAGE 影像系统的算法,华为P60 Pro 的长焦人像不分昼夜,白天人像和夜景人像均能表现出彩,逆光人像也能清晰灵动。在“算法”层面,华为P60 Pro 还有 XD Optics 计算光学技术的加持,在光学成像端复原原始图像信息,修正光线误差、还原细节,突破光学设计的限制,从而将暗夜远景的成像画质再提升一个高度。
我们知道,手机的移动影像想要实现更好的体验,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放大就是使用更大面积的传感器 / 更大尺寸的光圈,这几乎是当下所有主流手机厂商所采取的策略,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 —— 在智能手机有限的空间里单纯加大传感器面积和光圈大小,必将影响模组的厚度,这也是为什么当下智能手机市场,只要是主打高端影像的手机,重量几乎都达到了 220g 之上,而影像模组的厚度更是夸张的惊人。因此有网友戏称,以前是做能拍照的手机,现在是做能打电话的相机。
又重又厚的设计,显然有悖华为P60系列的初衷,那又该如何实现轻薄机身和极致影像的兼顾呢?华为P60 Pro 的超聚光 XMAGE 影像系统给出了答案 ——华为P60 Pro 主摄带来了“可变光圈”结构,F1.4-F4.0 十档可调的物理光圈,10 个档位的光圈都可以通过金属叶片的开合来拟合,实现光圈大小的“十档可变”,不仅能够感知明暗,实现景深范围和虚化程度的自由调节。
与此同时,这颗主摄还使用了 RYYB 超感光传感器,大幅提升进光量,在保持机身轻薄设计的同时,也让光学系统实现了全链路进光量升级,带来更强的夜景和人像拍摄能力。
华为P60 Pro 还支持 XD Fusion Pro 全新质感引擎,新增质感成像通路,能准确还原事物的细节特征,再现人眼感知的真实质感。同时,全新超聚光 XMAGE 影像系统还带来了独树一帜的 XMAGE 鲜艳和 XMAGE 明快和原色多种风格,多种不同调性,形成完整的色彩调性体系,满足消费者的创意个性表达。
不仅仅是用户觉得华为P60 Pro 拍照好,华为P60 Pro 的影像实力也获得了权威专业机构的认证 —— 斩获 TIPA& DXOMARK 双料最佳。
具体来看,华为P60 Pro 的 DXOMARK 手机影像评分成绩以超第二名 3 分的 156 分排名第一,以及拿下了由 TIPA Award(影像技术媒体协会奖)评定的“最佳摄影智能手机”奖项。
TIPA Award(影像技术媒体协会奖)创始于 1991 年,是世界上公认的摄影和图片奖项。经过 30 余年的发展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声望,有摄影器材界的“奥斯卡”之称,此前的华为 P10、P20 Pro、P30 Pro、P40 系列都曾获得过该奖项。
而华为更是评测机构 DXOMARK 榜单的常客了,关于华为 P60 Pro 的影像,DXOMARK 就在测评文章中提到,华为 P60 Pro 在 DXOMARK 摄像头评比中拿下冠军宝座,这可归功于主摄像头在大部份变焦设置下都能拍摄出质量一流的静态图像,华为卓然出众的表现是基于其创新的图像硬件和软件。
华为P60 Pro 能够斩获两项国际权威大奖,一方面是对华为手机强大影像基因的延续,一方面也仅仅是自我实力的一次突破,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就像是一场公开性的考试,只有考了第一名的成绩,影像王者的称号才真正是实至名归,这也是对华为P60 Pro 影像力的认可和背书。
写在最后:
长久以来,华为 P 系列一直都代表着智能手机移动影像与科技美学的极致发展方向,从 P9 系列首次在业界采用双摄系统,到 P10 系列的人像摄影;从 P20 系列的超级夜景模式,到 P30 系列的潜望式变焦架构;从 P40 系列的全时段、全焦段超清影像,到 P50 系列超级主摄、超级变焦双影像单元,无一不是对光学系统的变革和重构。在此过程中,华为 P 系列也通过不断的挑战和超越,持续革新影像技术,导演了移动影像的发展史。
在设计方面,早些年 P9 系列经典的金属陶瓷与雕刻纹理抛光,到 P20 系列上的极光渐变色,再到 P30 系列的天空之境以及 P40 系列汲取大自然的精华的纯色设计等,如今的华为 P 系列已经打造出了自成一派、独具辨识度的华为美学旗舰标签,并引领着行业的美学潮流。
艺术高地、影像巅峰,这八个字就是对华为 P 系列的最好总结。
所以,这一次,华为P60 Pro“与光同行”,传承着 P 系列摄影和美学的卓越基因,持续探索摄影和美学本质。作为业界最轻薄的影像旗舰王者,华为P60 Pro 颠覆了光线的汇聚方式,实现了光机电算的全链路升级,为用户在体验超级月色、演唱会追星、宠物拍摄等典型场景下带来业界独一档的产品体验。
机身要“更轻、更薄”,还不能限制旗舰手机的影像表现,这种“既要还要”的用户需求,显然对于所有手机长期来说都是一个“两难”的巨大挑战。华为P60 Pro 再次让行业和用户意识到,影像创新从来都不是“堆料竞赛”或“单点突破”。而是通过硬件、软件、算法、功能等一体化融合创新,打造“更轻薄、更强大”的影像,通过极致创新,向全行业展示了影像旗舰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