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壹观察 宿艺
奔跑六年之后,华为影像战略完成重要升级:通过推出全新影像品牌XMAGE,华为再次引领移动影像行业从“跨界联合”走向“自主品牌”新道路。
实际上,华为选择打造自主影像品牌之路,业界早有预期。
首先,伴随华为与徕卡六年合约之期在3月31日结束,双方已经明确不再续约,徕卡也早在去年推出了首款手机产品—— 徕卡Leitz Phone 1,今年5月夏普也推出了“徕卡红标”的AQUOS R7手机。当徕卡走向“开放合作”,华为与徕卡合作的独特价值自然会下降。
第二,从P50系列开始,华为就在有意减少徕卡标的显性位置露出,并在今年3月发布P50系列新配色之时首次公开提出了“华为影像™”这一注册标识。而华为在2021年底推出的折叠屏手机P50 Pocket,则直接取消了“徕卡标”,其上市后强劲的市场表现与用户口碑,也再次坚定了华为走自主影像品牌的信心。
第三,在此之前,华为就围绕自身核心影像能力,推出了多个具备标识性名称的创新影像技术方案,比如P40系列上首发的“XD Fusion计算摄影”、P50系列上搭载“XD Optics计算光学”与全新进化的“XD Fusion Pro原色引擎”。这些细分影像技术与品牌的堆叠,一定需要有个具备“总揽”意义的影像品牌进行统领,华为全新影像品牌XMAGE应运而生。华为终端BG首席运营官何刚也在发布会上对此表示:“基于在移动影像领域多年的积累、创造和探索,华为进一步凝练与总结,形成新的XMAGE影像品牌,开启全新篇章”。
所以,华为影像品牌XMAGE的推出,其实是华为影像战略不断演进的必然结果,并且进行了长期的充分准备。至于时间点上的“巧合”,更像是华为在为下一部旗舰做准备(很可能是Mate50)。何刚在专访中也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并不关心其他品牌的合作”,以及“XMAGE将会在华为下一代旗舰手机搭载,并且将是移动影像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六年长跑,华为影像的"得与舍"与徕卡的六年合作,华为给予了充分肯定,何刚将其称为“相互成就”。
时间回到2016年,彼时徕卡还是专业影像人群中的“小众品牌”,作为传统影像厂商,同样受到智能手机的移动影像技术普及的不断冲击。而华为也在确立中国市场第一、全球前三大手机品牌之后,迫切需要在全球市场与高端产品层面“更进一步”。华为终端BG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昌竹将其形象的描述为:“徕卡在寻找,华为在敲门”。徕卡CEO还专门从德国飞到上海,与余承东当面敲定细节以加速谈判进程。
双方首款深度合作的产品——华为P9系列,上市后大获成功,8个月全球高端手机市场销量突破1000万台,这一记录至今也没有除华为之外的其他国产手机品牌打破。更重要的是,华为在高端旗舰市场获得了产品创新与品牌口碑的双突破,并且正式开启了“华为=顶级移动影像”的创新长跑。而徕卡也成为传统影像品牌与手机企业在智能手机时代的“跨界典范”,一方面获得了大众消费者的广泛品牌认知,在传统相机整体市场下滑过程中实现了宝贵的逆市增长,另一方面也直接影响了其他传统影像厂商与中国手机企业的跨界兴趣。
当然,作为双方合作的首款产品,华为P9系列上市之后获得了众多来自大众消费者与专业影像从业者的反馈,这也引发了华为的思考:用户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手机影像?华为手机影像的未来方向与风格又是什么?
于是,我们看到了P10系列华为在人像拍摄向前迈出的一大步;Mate10系列依托麒麟970NPU 算力实现的“AI摄影”;P20系列搭载IMX600揭开的手机行业“大底竞赛”,以及足够惊艳的“超级夜景”功能;P30系列加入的感光能力超强的RYYB超感光传感器和潜望式变焦模组,实现了“全焦段手机影像”;Mate 30系列通过定制的4000万像素超广角电影镜头切入顶级视频拍摄领域;P40系列搭载XD Fusion图像引擎引入的全新计算摄影概念,并带来全时段、全焦段超清影像 ......
移动影像发展到这个阶段,华为与其他手机厂商皆已经明显地感觉到瓶颈的到来,尤其是在硬件领域。传统影像厂商对于手机企业带来的贡献,主要存在三个层面:光学元器件的高标准(如透光率、色散、相差、离散性等)、调教经验,以及品牌附加势能。
实际上,在如今顶级图像传感器基本上都是中国企业向日韩(如索尼、三星)深度定制、光学模组制造与传动结果主要依靠中国本土企业、移动影像进入计算影像主导的加速赛道情况下,合作六年的徕卡对华为影像的提升作用已经不再明显。
何刚也认为:“作为移动影像领域的开拓者,在探索初期,华为希望吸收传统行业的经验,于是有了与徕卡的合作,将色彩与影调表现力引入到移动影像领域”,不过“随着移动影像的进步与发展,来自传统行业的经验与技术已无法满足我们进一步突破的需要。”
除了主打“影像创新”的P系列最新产品—— P50系列已经看不到太多徕卡的作用之外,华为面向年轻用户的nova系列大获成功同样验证了这一点:在没有任何徕卡因素的加持下,nova系列通过持续打造“前置影像新标杆”,用了不到六年时间即收获了全球2亿年轻用户的选择与偏爱,而这还是在华为近三年遭遇外部制裁的情况下。
相对后置主摄模组,前置镜头在物理空间上的限制更加突出,传统光学厂商在这个领域短板更加突显,相反对手机企业的自身的计算影像能力与功能创新要求更高。何刚对此表示:华为看来没有不可以解决的困难,也没有不可以克服的障碍。只要消费者有这个需求,华为会想方设法地解决消费者的困难,打造出体验更佳更好的产品。
最新发布的华为nova10系列,搭载了业界首发的前置6000万全焦段追焦双摄,构建了前置0.7X-5X全焦段的自由变焦能力,同时覆盖54mm的人像镜头焦段、27mm的广角镜头焦段、以及19mm的超广角镜头焦段,可以满足用户在各种场景下的自拍需求。此外,华为nova10 Pro拥有业界首发的前置QPD全像素精准对焦技术,在闭环马达和双AF自动对焦能力加持下,随时随地都可实现快速精准对焦。在以上前置影像功能的加持下,华为nova10系列再次成就了“前置移动影像的巅峰之作”。
“一个又一个的创新让我们坚定了突破的方向,也更加自信,我们就是移动影像的引领者”。作为曾主管华为手机产品线业务、见证华为影像整个崛起过程的何刚,当然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也对打造华为独立影像品牌拥有足够的自信。
XMAGE:华为影像味道从P9系列开始,华为影像站上了手机行业的一个又一个山峰,推动中国手机品牌成为全球移动影像创新引领者之时,也在大众消费者与专业人群中建立了独特的“影像味道”。对此有用户将其称之为“德味”、“徕卡味”或者“华味”。
实际上,“华为影像味道”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从P9系列的“油润色彩风格”到P50系列追求“所见即所得”的“拟人眼感知色彩”。一方面,这是华为针对用户影像需求和反馈之后的不断优化调整,另一方面,华为也在长达六年的过程中,不断建立起了“影像自信”,从开始对徕卡风格的“模仿调教”走向真正贴合大众手机用户需求与偏好。
那么,华为影像XMAGE会是什么“影像味道”呢?
何刚对《壹观察》表示,真实、温暖、锐利、高画质等关键词是华为影像XMAGE的核心风格。
其中,最重要的是“真实”。用户直观上会觉得一张照片拍摄的“特别有味道”,往往是因为场景的“代入感”。这就需要手机影像系统本身具备更强大的能力,可以迅速识别周边环境的细微变化,比如光线与空气交织时的光影交错,当这些场景和主体影像被清晰记录,就会很容易引发观看者的“视觉张力与共鸣”,认为“这就是我在现场看到的感觉”。
华为在过去六年的技术演进和大量用户洞察中发现,很多消费者之所以可以清晰地分辨出来自尼康、徕卡等相机拍摄的照片,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影像品质,以及各大相机厂商的技术路线与调教风格差异。
这也给了华为影像很多启发。何刚用了“带空气感的真实记录”来强调华为影像XMAGE的真实主张与理念区别,而锐利、高画质都是为围绕这一目标服务,共同为用户呈现“真实且温暖”的华为影像XMAGE感受度与心智连接,从而构建自己的影像吸引力,让更多消费者和专业用户不仅“一眼看出照片是由华为手机拍摄”,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热爱华为影像XMAGE。
那么,华为影像XMAGE如何从“目标理想”走向“现实达成”呢?这也是所有行业从业者、用户和媒体共同关心的话题。
何刚在此次专访中并没有太多保留,详细阐述了华为影像XMAGE聚焦的“光、机、电、算”等技术路线:
首先,光学设计。
光学是所有成像的基础,华为是第一家把双摄引入到手机领域的手机厂家,在诞生之初曾引起业界甚至是华为内部的质疑。原因是如今的传统顶级影像厂商全部采用“单摄”模式,“双摄”意味着两颗镜头的密切协同,需要大量的算法加入和复杂调教。但华为认为多摄像头可以采集更多帧高质量的原始图像数据,包括更丰富的亮度、深度与细节信息,并且可以更好地覆盖用户的“全场景”甚至是“全焦段”需求。最终,“双摄”不仅被手机用户迅速接受,并且“多摄”还成为包括苹果在内的所有手机企业影像创新的重要方向。
再比如,华为将“自由曲面镜头”引入手机领域,从光学源头成功抑制了广角镜头的成像畸变难题。可以说,华为在变革移动影像的道路上,持续引领了过去六年的移动光学设计,并且积淀了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创新理念,这也是华为影像XMAGE技术路线中的第一条就选择“光学设计”的原因。
第二,机械结构。
从传统光学到移动影像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元器件的小型化,特别是在5G时代高度堆叠的机身内部空间,还必须考虑到信号、散热与续航三大难题,因此也被手机结构工程师称之为“螺蛳壳里做道场”。
华为提出了“潜望式”解决方案,通过改变机械结构,在6-9毫米厚度的手机狭窄的机身内部塞入了一颗长焦镜头,把光学传导从垂直方向变成了水平传导,一举解决了镜头光线路径不够长的难题。到P50系列上华为已经实现了6400万像素潜望式长焦镜头,支持3.5X光学变焦以及100X数字变焦。通过计算光学的加持,使3.5倍光学变焦实现了不亚于10倍物理光学变焦的成像效果。
第三,光电转换。
移动摄影从技术实现方式上来讲,就是光电转换效应,其中关键的元器件包括图像传感器和滤光片。
RYYB传感器表现出了华为对光电转换的独特理解:华为P30在采用同时代“超大底”同时,首先将传统CMOS采用的RGGB像素排列方式替换为RYYB阵列,将绿色像素替换为黄色超级像素,这意味着它能够同时透过红光、绿光,从而在像素层面相比传统RGB排列方式进光量提升超过30%。这就是说,华为手机提升图像采集部分的进光量,不仅仅是“超大底”、“大光圈”,感光像素矩阵的变革对于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同样至关重要。不过从RGGB到RYYB,相当于华为突入了移动影像光电转换领域的“无人区”,既没有经验可借鉴,同时又对后期算法与调教提出了巨大挑战。
何刚对《壹观察》表示:这就是华为影像的技术护城河,通过多年持续优化,RYYB感光像素矩阵已经表现非常好,也将是华为影像未来持续投入的重点方向。
除此之外,华为P40系列还拥有目前业界最先进的全像素八核对焦技术,可以全面提升感光能力、对焦速度和精度,从而给用户带来“全场景随手拍”的优异影像体验。华为P50系列则搭载了业界首个超广谱摄像头,借助10通道多光谱传感器与AI AWB(自动白平衡)算法,即使在复杂光线场景下依旧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高还原度、更真实的高品质移动影像。
第四,图像算法。
这是移动影像相比传统影像企业最大的区别和优势,同时也是华为影像一直引领业界的强悍创新能力。
2017年发布的华为Mate10,在全球首款AI芯片麒麟970基础上叠加华为影像算法推出的“AI摄影”,震惊了整个影像行业。通过计算光学与计算摄影,华为展示了在手机上“小镜头”就可实现传统单反大光圈才能实现的“背景虚化”能力。并且通过算法分割背景和主体,以及分别调用算法优化,移动影像一方面可以通过算法升级和滤镜加持,让普通用户也可以拥有“大师级”的影像拍摄体验;另一方面则支持后期的人物与背景虚化随时调整,再次改变了过去“一拍定影”的传统影像观念。
记得在华为Mate10发布会后的采访中,余承东提出了“手机影像超越单反体验”的目标,当时还迎来了诸多争议。但时至今日,包括专业影像工作者都已意识到并认可了计算影像的价值与巨大的创新潜力。比如nova10发布会上展现的“主角影像”,其超强人像虚化视频效果更是令业界印象深刻:一个人走来走去,实时分割人与背景,实现背景虚化,人像更加突,并且支持“一键成片”与社交平台分享,相当于打通了过去专业视频影像领域从拍摄-创作-发布-分享的全过程。
而华为P50系列作为目前“AI摄影技术的集大成之作”,则一改业界纯硬件和纯算法的解决方案,通过“XD Optics计算光学”一改过去业界传统的纯硬件或纯算法思维,首创了打通“真实世界-光学成像系统-后处理算法”的“全局式”图像信息复原系统,从用户端来说带来了两大强体验的技术革新:一是“理想镜头”可以更加精准地呈现与复原真实图像信息,而非简单靠算法与数据带来的“猜测式补救”;二是有利于光学元器件与镜头模组的小型化,超薄机身也可以获得以往“大块头”高性能镜头模组相媲美的成像质量。
全新进化的XD Fusion Pro,则让华为P50系列在数字成像的“人眼仿生”方向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其硬件上搭载了新一代环境光谱信息采集传感器,无限接近自然界的光谱,软件上则采用了华为独家自研“电子视网膜”色彩架构及人眼级视觉色貌映射,结合高精度色彩光谱信息进行标准色空间转换,在手机领域实现了真正“所见即所得”的“拟人眼感知色彩”。华为P50系列也成为“目前色彩还原最准确”的影像旗舰手机,不仅进一步获得了大众消费者与专业摄影人士的广泛认同,也成为华为影像XMAGE“真实且温暖”影像方向创新正确性的一大例证。
由此来看,华为影像XMAGE实际上是华为在移动影像领域长期积累、创造与探索的必然结果,其代表着中国手机企业在影像领域最丰富的创新资产,也预示着华为移动影像从“持续领先”走向“成熟大成”。就像何刚所说:“华为影像XMAGE,将是华为移动影像的专属标识,宣告着我们在影像领域的领先与成熟,也将代表华为的持续突破与承诺。”
华为影像XMAGE背后的"两大引擎"从十年前“手机行业的理工男”到如今的“移动影像创新引领者”与“自主影像品牌创立者”,华为是如何完成这一跨越的?
要知道,在手机这一堪称“竞争红海”的内卷行业,手机企业往往“做销量易,做高端难”,“冲单品易,做品牌难上加难”。《壹观察》认为,华为手机的十年跃迁与移动影像的六年“蝶变”背后,主要的“推手”来自两大层面:
首先,是强劲的“技术驱动”与“集团军”联合作战。
作为“中国第一研发科技企业”,华为过去十年研发投入8450亿元,其中2021年就高达1427亿元,占全年收入的22.4%,排名全球第二。而影像作为华为手机2011年选择向大众消费市场转型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持续保持着“压强式投入”。据何刚透露:过去十年时间里,华为一直是以全行业最大强度来投资影像领域,每年数千人围绕影像领域持续构建竞争力,持续构建在影像各个领域的竞争力,包括光学设计、机械结构、传感器、图像算法、图像效果等。可以说,华为在移动影像领域的投入是所有手机厂商中最大的,研发人员是最多的,这就保证了华为在移动影像领域创新的足够“穿透力”。
另一个必须关注的是,是移动影像领域同样显示了华为“千军万马向一个城墙口持续冲锋”的一贯打法和优势特点:除了华为终端影像团队、消费者调研团队,以及量产和制造团队和全球多个实验室,还有华为著名的2012实验室的新技术持续加持,以及鸿蒙软件团队在持续的优化技术与性能。这也是华为在移动影像领域一向强调“软硬一体化突破”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华为注重移动影像领域的长期用户洞察与文化共建。
影像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技术或者硬件元器件问题,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艺术创作的彰显力。
华为影像的核心也并非只是“光、机、电、算”等技术路线的持续引领创新,正如何刚所说:“记录与分享才是影像的真谛”,这是华为早期与纽约国际摄影中心、马格南图片社等知名摄影机构沟通后的总结。于是在2017年第一届“华为新影像大赛NEXT IMAGE”就面向全球举办。之前2021年华为新影像大赛的数据显示,共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参与活动,作品投稿累计数量高达326万件,互动次数达10亿次。
如此广泛的用户参与度与投稿数量,是任何传统摄影比赛中不可能出现的。这充分说明移动影像作为“硬核刚需”在大众用户的价值与广泛兴趣关注。举一个例子,华为2018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爸爸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家庭主题的照片中。爸爸过去一般是家中掌握相机的主要角色,但随着手机要拍出一张好照片变得更加容易,妈妈也更多地参与到拍摄记录中去了。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变化,也是华为影像团队愿意站在技术和文化两个难度来推进影像技术发展的动力的重要原因。
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海量的投稿作品与10亿次互动,这让华为影像文化逐渐深入大众用户、建立牢固品牌认知的同时,也让华为更加近距离的触达和了解到了大众用户对移动影像的真实需求与偏好,这同样也是传统影像企业很难触及到的短板,如今则成为华为影像走向XMAGE自主品牌时代的信心与底气所在。
值得关注的是,在宣布推出华为影像XMAGE品牌的同时,2022年度华为新影像大赛NEXT IMAGE也官宣将于8月1日正式拉开帷幕,面向全球征集优秀的影像作品。可以预计,华为影像XMAGE品牌也将伴随新产品发布与新影像大赛持续推进,加速走进大众用户生活之中,进而从华为“专属影像标识”成为“大众影响力认知标识”,完成“属于每一个人的未来影像文化”的华为影像XMAGE理想。
《壹观察》评论“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这曾经被很多企业视为至理名言。
但伴随市场进入高成熟饱和状态,技术创新进入“趋缓周期”,这一定律已经发生了改变。一流的企业,必须拥有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品牌和一流的文化输出能力,可谓缺一不可。
没有一流的产品和体验,所有的品牌都是空中楼阁,很容易被“后来者”迅速推倒,这在近年来的中国消费市场已经屡见不鲜。没有一流的技术,当然也无法支撑打造一流的产品和支撑长久的一流品牌,在竞争激烈的科技行业尤为如此。而一流的文化,其实是最难的“天王山之战”,但也是如今所有中国科技企业迈向新十年的“必选项”。
在这条新赛道上,华为影像XMAGE,已经再次引领行业向前迈出了坚定一步。从移动影像行业来看,历经十数年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无人区”,对于影像引领者华为而言更是如此。而对于其他手机企业来说,品牌跨界也终有走完的一天,从现在就必须考虑到“自主影像品牌”的打造问题。影像联合“跨界”只是“扶上马”,更长更险的路,只有中国企业自己来走。唯有把核心技术、品牌和文化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的“确定性”,才可以更好地应对外界诸多的不确定性。
这也是何刚在谈及“华为在影像能力上已经自成一派”之后,赢得业界和用户一致尊重的重要原因。
当然,接下来,华为影像XMAGE还有一大期待:华为新旗舰的首发搭载。何刚主动谈到“下一代旗舰手机,即将带来移动影像的又一次突破”意味着这款华为新旗舰已经距离不远。
XMAGE,让华为影像的创新与应用拥有了“X”的无限想象力,这同样是华为一贯的选择:“走难而正确的路”。就像何刚所说:“华为始终认为,坚持走自己的路,应该是更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