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的出现是为了将区块链、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的应用结合在一起,但要发挥其真正的效果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如 Web3基金会所设想的那样,Web3将是一个公共互联网,其中数据和内容在区块链上注册、标记化或在对等分布式网络上进行管理和访问。
Web3有望成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不可改变的网络版本,没有中间商,并以同样的加密验证能力来构建,而这种加密验证能力已经产生了加密货币、不可伪造的代币(NFT),以及由分布式账本或Dapps支撑的新型去中心化应用。
这一切听起来很复杂,那是因为它的确是复杂的。就目前而言,Web3是一个仍在定义中的模糊概念——与其说它是一个开发人员构建的有形的、可获得的技术栈,不如说它是网络的一个理想选择。
这种模糊性导致了整个行业对这一术语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支持者称赞Web3是使互联网回归其自由主义根源的一种革命性方式,而像隐性乐观主义者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这样的著名怀疑论者则将Web3视为一个 "炒作的新概念"。
Web3的起源
Web3最早是由以太坊区块链的创建者之一Gavin Wood描述的。在2014年的一篇博文中,Wood将 "Web 3.0 "设想为一个加密的在线空间,以回应爱德华-斯诺登在2013年披露的全球监控事件所引起的隐私问题。
有了Web3,"我们认为是公开的信息,我们就会公布。我们认为应该被同意的信息,我们将其放在一个共识账本上。他写道:"我们认为是隐私的信息,我们要保密,决不透露。
这种模式将通过密码学 "在数学上强制执行",交易被验证并添加到区块链上,以实现普遍的透明度和不可撤销性。
在2021年11月接受《连线》采访时,Wood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定义,即 "更少的信任,更多的真相"。
然而,Web3这个词直到2021年才真正开始流行起来,当时像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Chris Dixon这样的风险资本家开始把Web3说成是一个 "由建设者和用户拥有的、用代币进行协调的互联网。"
作为这个领域的大投资者,Andreessen Horowitz在Web3的游戏中占有大量的利益,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有益的措施。而像Twitter联合创始人 Jack Dorsey 这样的批评家更愿意把Web3称为 "一个有不同标签的中心化实体"。
Web1.0和Web2.0
如果Web3是互联网的下一个迭代,那么它与Web1.0和Web2.0究竟有何不同?
Web 1.0是现代互联网的第一次迭代,从1990年到2004年左右。在Web 1.0时代,用户通常使用静态网页,只读内容由雅虎等少数平台创建和分发。
2005 年至今的 Web 2.0 是动态和交互式网络,其中静态网页被应用程序和用户生成的内容链接。Web2.0由一系列主导平台统治,如FAANG公司为代表——Facebook(现在的Meta)、亚马逊、苹果、Netflix和谷歌,所有这些公司都在某种程度上为交换个人数据。
Web3声称与Web2.0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消除了这些强大的平台,并赋予了一个更加平等的互联网,在这里用户通过各种代币所有权来回报他们的贡献,同时在一个共享的、分布式的、防篡改的分类账上保持他们的数据隐私和安全。
Wood告诉《连线》:“从本质上讲,这意味着我个人可以成为这个整体服务的提供者或共同提供者,就像世界上其他任何人一样容易。”
这反映在Web3基金会的使命宣言中,即通过 "去中心化和公平的互联网,让用户控制自己的数据、身份和命运",来 "培育去中心化网络软件协议的尖端应用"。
这个想法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简称DAO)——它们是高度民主的互联网社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没有领导结构。当然,一个人的平等主义网络可能是另一个人的不受监管的狂野西部。
Web3与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早在1999年描述的Web3.0或语义网也有重大区别,后者专注于使互联网成为机器可读,这一愿景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实现。
Web3技术栈
一些工程师已经试图定义目前存在的Web3技术栈,但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前AWS高级开发者倡导者,现Web3公司Edge & Node的开发者关系工程师 Nader Dabit,试图在高层次上概述Web3堆栈的组成。
试图在高层次上概述Web3技术栈的组成,该技术栈由以下部分组成:
- 区块链
- 区块链开发环境
- 文件存储
- P2P数据库
- API(索引和查询)
- 身份识别
- 客户端(框架和库)
- 其他协议
这显然与当今 Web 开发常用的三层架构有很大不同,三层架构包括。
- 前端的网络服务器
- 中间层的应用服务器
- 后端数据库或数据存储
Preethi Kasireddy拥有独特的地位,曾为风险投资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和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base工作。她在关于Web3架构的博文中阐述了一种开发模式,"你可以编写智能合约,定义你的应用程序的逻辑,并将它们部署到去中心化的状态机[即以太坊区块链]"。
编写智能合约本身可能需要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如Solidity、Vyper,或越来越多的使用Rust。然后你将需要了解如何部署到以太坊虚拟机,或选择区块链类似的执行机制。
开发人员还需要掌握向区块链 "签署 "交易的机制,MetaMask已经成为这一过程的早期行业标准工具。
接下来,Kasireddy讲到了在以太坊上构建应用程序的扩展问题。她写道:“任何在以太坊上构建过应用程序的人都知道,将所有内容存储在区块链上会变得非常昂贵、非常快。这就需要 一个去中心化的链外存储解决方案,比如IPFS[星际文件系统]或Swarm。”
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涌入这个领域,以及工具的成熟,这些问题可能会得到解决。像Polygon这样的项目已经在努力解决区块链的扩展问题。但就目前而言,在新生的Web3技术栈上的开发应用还颇具有挑战性。
正如Kasireddy自己写道:“如果所有这些都让你头晕目眩,你并不孤单。把所有这些工具拼凑在一起是很复杂的,可能会导致开发人员的痛苦经历。但是不要担心,我们看到有新的开发者框架,这些框架真正改善了开发者的体验。”
Web3的应用
怀疑Web3的人经常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应用在哪里?对于一个像上面概述的那样新生和复杂的技术栈,我们还没有看到大量的杀手级Web3应用程序进入市场,这应该是不奇怪的。
虽然Web3承诺将NFT和加密货币所有权的基础技术带入网络的潜在新领域,但这个承诺尚未实现。
早期的Web3项目往往被定义为无法访问和繁琐的用户体验。要访问大多数Web3应用程序,用户将需要一个加密货币钱包,很可能是一个新的浏览器,了解一个全新的术语世界,并愿意支付在以太坊区块链上执行操作所需的不稳定“gas”费用。对于普通互联网用户来说,这些都是重要的进入门槛。
虽然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Mastodon和GitHub的克隆产品Radicle是建立在一些Web3原则之上的,Brave浏览器也是如此,但大多数现有的Web3应用程序都是为了满足加密资产交易或在游戏中投注加密货币。
"如果Web3将成为身份识别或社交媒体的未来,我们需要问自己,有什么证据表明它被采用了——它真的是前几代互联网技术所证明的那种更好的利器吗?"创造了Web2.0一词的Tim O'Reilly问道。
Web3基金会在其网站上列出了几个项目,但这些项目大多集中在建立一个可互操作的Web3所需的基础协议上。
正如《区块链与信任的新架构》一书的作者Kevin Werbach告诉TechCrunch的那样。“许多所谓的Web3解决方案并不像它们看起来那样去中心化,而其他的解决方案还没有显示出它们有满足大众市场需要的可扩展性、安全性和可访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