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之家:专注于服务器技术及软件下载分享
分类导航

服务器资讯|IT/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软件资讯|操作系统|手机数码|百科知识|免费资源|头条新闻|

服务器之家 - 新闻资讯 - 区块链 - 碳中和背景下, 区块链能做什么?

碳中和背景下, 区块链能做什么?

2021-10-29 23:01链新王晟宇 区块链

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在碳的监测、减排、抵扣、交易等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可再生能源消纳、森林碳汇、碳普惠等,都出现过区块链技术的身影。

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

碳中和背景下, 区块链能做什么?

很多人没意识到的是,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的必选项,并且留给人类的时间并不多。

尤其对中国企业来说,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日程看似仍有时日,但以目前全球碳中和进程来看,许多参与到全球供应链的中国企业要在10年内完成碳中和。

作为新兴技术,区块链在碳的监测、减排、抵扣、交易等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可再生能源消纳、森林碳汇、碳普惠等,都出现过区块链技术的身影。

1、碳中和目标,国内有些企业还得“提速”

碳中和的直接目标,在于缓解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温室效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进行减碳和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植被等方式进行固碳。

2015年各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控制在较工业化前不超过2°C之内,争取控制在1.5°C之内,并在2050-2100年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即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吸收之间的平衡。

自2005年以来,中国碳排放量稳居世界第一,碳中和的任务也最艰巨。

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背景下, 区块链能做什么?

2021年,中国政府在政策面频频发力,促进碳中和进程。

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发电行业成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纳入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000家。中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市场。

但碳达峰并不意味着到2030年的急刹车,碳中和的目标也并非到2060年的“一刀切”。

2020年7月,苹果公司宣布在全球的运营排放现已实现碳中和,计划到2030年,其整个业务、生产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

作为苹果产业链上最大的零部件生产组装国,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苹果供应商需要在2030年前实现生产、运输等环节碳中和,而非碳达峰。

此外,亚马逊云、IBM、谷歌、英特尔、Microsoft等公司均签署了《欧洲气候中和数据中心运营商公约》,承诺2030年实现碳中和与100%可再生能源利用。这也对中国合作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此外,就2021年3月,欧盟提出建立“碳边界调整机制”而言,一旦落地,钢铁、水泥、化肥等产品的中国出口商也有短期实现碳中和,以减少出口关税压力。

2、区块链技术,破解绿电证明难题

实现碳中和,减排的最大途径是可再生能源消纳。在国内,企业消纳可再生能源的模式主要包括四种,分别是自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购买绿电证、投资可再生能源电站、市场化采购可再生电力。

其中,自建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投资可再生能源电站耗资大,回收成本周期长。

此前,由于清洁能源发电后直接并入大电网,并不能实现定向供应。2017年,政府开始发放绿色电力证明,鼓励企业以购买绿电证的形式间接消纳清洁能源。但绿电证的认购进程并不理想。

根据绿证认购平台数据,截至发稿前,全国绿电证核发3500万张,认购9.4万张,4年间认购比例0.26%。

清华大学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在接受《中国能源报》采访时表示:“假设一家企业一年的任务是消纳一亿度可再生能源电力,如果完成方式不是实际消纳,而是买绿证,有些光伏项目的绿证核算下来一度电要0.6元左右,一亿度就是6000万元。太贵了,贵得不着调。我完全可以将这6000万作为利息出让,再叠加一定的杠杆去贷款6亿元,用来投建风电和光伏项目,这不比买绿证更靠谱?”

对企业来说,生产所需的电力消费没有减少,还需要额外投入购买绿电证,费力又不划算。

开展“证”“电”合一的绿色电力直接交易成为大势所趋。

9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复函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推动开展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

复函显示:“在设计研究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能源局、相关企业、专家学者等进行了深入调研,认为开展绿色电力市场的条件已经成熟。”

当日,来自17个省份的259家市场主体,以线上线下方式完成了79.35亿千瓦时绿色电力交易。

参与首次绿电交易的所有市场主体,都收到了一份绿色电力消费证明。

“可别小看了这个绿电消费证明,它利用区块链公开透明、多方共识、防篡改等技术特点,记录了绿电生产、传输、交易全流程信息,且具备全国唯一性和权威性。”国网区块链科技公司负责人王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借助区块链等新技术,绿色电力生产、交易、消费等各环节信息均得以全面记录且不可篡改,实现了绿色电力全生命周期的追踪溯源。

运用区块链技术所形成的绿电消费证明,一方面,可以简化国内绿电交易的流程,促进企业主动进行绿电消纳。另一方面,可在国际商业环节中为企业提供更具公信力、更精确的低碳证明。

3、固碳,林业碳汇借助区块链再入市场

除了碳排放权交易、绿电和绿电证,企业还可以通过购入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来抵扣碳排放量。

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指对国家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2017年3月14日,因交易量小、个别项目不够规范等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暂缓受理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备案申请。

但CCER之中潜藏的森林碳汇资源,随着碳中和的推进,亟待进入市场,发挥抵消碳排放配额的作用。

据华西证券发布的《中国碳交易市场展望与林业碳汇前景解析》研究报告中显示:“我国的CCER供给主要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和森林碳汇。

2021年3月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取消强调CCER在碳排放配额5%的限制,进而以“抵消一定比例的碳排放配额清缴”代替,CCER供给有望重新开放。

8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张炜表示,林草部门将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鼓励充分利用碳汇实施碳排放权抵消机制。

一位央企旗下森林碳汇区块链项目负责人向《链新》透露,森林碳汇的CCER将在近期开放,并将采用区块链技术将森林碳汇的CCER完成确权上链。

上述负责人表示:“森林碳汇属于负排放技术,对生态友好,能真正的实现碳中和。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碳资产的真实、权威、有效。能够完成森林碳汇的流转全程追溯和确权,可激活森林碳汇的市场活力,也能带动整个社会加大对林业固碳的投入。”

4、消费市场的“绿色溢价”正在探索

碳中和的实现,除了政府需要付出努力之外,个人和企业的节能减排也起到重要作用。

鼓励公众自愿践行低碳,通过消费端带动生产实现低碳,通过需求侧促进供给侧技术创新对碳中和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农产品盖上碳标签,正是面向消费者的一种尝试。数秦科技首席科学家崔伟向《链新》介绍,数秦科技运用区块链技术已经完成了对农产品生产流程碳足迹追踪,为农产品“天目水果笋”打造具有专属的“碳标签”。

该农产品“碳标签”可以记录、核算、追溯农产品在种植、加工、包装、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量,统计“碳足迹”。有助于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帮助消费者选择更加环保的产品,打造围绕低碳发展形成新的绿色模式。

崔伟表示:“在欧美国家已经出现了一些高价格,低排放的产品。具有环保意识的消费者愿意选择购买,这样会形成一种绿色溢价。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这样的形态,但我们认为绿色溢价在未来也会成为一种趋势。”

此外,崔伟还透露,数秦科技目前正在探索将这种区块链碳标签的方式应用到工业品和外贸商品领域。

不过,将具有绿色溢价的产品送往国外并不容易,崔伟表示:“问题在于大多数国内的认证机构不受国际认可。所以,我们在积极的接洽国外的认证机构,了解以什么形式能够让我们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提高中国企业追踪、纪录的这种数据的可信度,从而获得国际的认可。”

2020年特斯拉售卖碳积分的收入为15.8亿美元,随着产能的扩大,这一数字仍在继续增长之中。对于新能源企业而言,虽然目前国内仅有发电行业进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但其他行业进入该市场也仅是时间问题,相关企业将有可能享受同样的红利。

此外,为企业提供碳中和商业运营方案,或布局碳监测等领域,也蕴含着一定的商业机遇。

2020年,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独立运营商ACCIONA 与西班牙初创公司气候区块链倡议 (CBI) 达成协议,推动由CBI使用区块链技术开发碳权利ClimateTrade买卖平台。以保证其设施中产生的 100% 可再生电力以及存储在锂离子电池中的能量的可追溯性。

延伸 · 阅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