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大器晚成和“大器晚成”后面一句是什么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大器晚成以及“大器晚成”后面一句是什么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解释"大器晚成 终必远至"
1、大器,比喻天才。“大器晚成”,原来是说大材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来转用来指能做大事的人一般成名较晚,也用作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2、三国时魏国人崔林,年轻时没有成就,亲友都瞧不起他,唯有堂兄崔琰对他十分器重,常对别人说:“能做大事的人往往要经过较长时期的锻炼,崔林是个人才,将来一定会取得大的成就(原文是‘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后来,崔林果然成为魏国的鼎足之臣。崔琰对人才的识别,确有独到之处。他引用的“大器晚成”出自《老子》四十一章。
二、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的区别
我们日常生活中说一个人晚成功,就用老子的“大器晚成”来形容他。但“大器晚成”在老子的《道德经》其他版本中还有“大器免成”的说法。那么到底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呢?意思有什么不同吗?下面一起来了解以下吧~
大器晚成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晋时王弼本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大器晚成”原指大的材料需要长时间才能做成器具,后来用来比喻能担当大事或作出大事业的人成就比较晚。
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中记载的为:“大器晚成”。
“大器免成”则出自帛书本的《老子》中。
“大器免成”讲真正的大器是浑然天成,自然的,是不需要人为合成,而人为合成的,就是再大也是小器。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老子》帛书甲、乙本,被人们简称“帛书本”。帛书本中记载的是“大器免成”。
其实,如果真正理解了“免”和“晚”的本义,我们就会发现“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免”的本义其实是“女人生孩子”,后来另造了“娩”专门表达此义。故古籍中常有“免”通假“娩”的用法一一“娩”源于“免”。
因为“免”本是分娩,也就是孕妇要“卸货”,故引申出“去掉、除掉”之义一一免除。
因为“免”本是分娩,也就是要将胎儿“排出”体外,故引申出“排斥、拒绝”或“不可、不要”之义一一闲人免进。
“勉”是“力免”,本义是“用力分娩”或“分娩时在旁鼓励”一一勉强、勉励。
“挽”是“手免”,本义是“接生”,故引申出“拉、牵引”之义一一挽弓;古代生孩子如走鬼门关,难产时稳婆就要负责救命,同时胎儿娩出后产妇逐渐恢复原来样子,故引申出“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一一挽救、力挽狂澜。
“大器免成”不是“大器不成”,而是借喻用法,是说“大器”之“成”就如同女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需要经过漫长的孕育积累和艰辛的身心磨砺,最终才能获得成功。
关于“晚”,许慎在《说文》中释“晚,莫也”(“莫”通“暮”);《广韵》中也释“晚,暮也”。
许慎将汉字构成归纳总结为“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凡是他解释不清的都简单粗暴地归为“形声”。汉字“晚”就被许慎认为是形声字一一“从日免声”。其实,先秦以前出现的汉字几乎没有纯粹的形声字,其首先是会意字。
什么是“暮”?暮,日莫也,意为“太阳没了”一一日落。
什么是“晚”?晚,日免也,意为“太阳娩出”一一日出。
可见,“暮”是黑夜之始,“晚”是黑夜之终。
所以,“晚”的本义实为“日出”,是“黎明时刻”,是“黑夜之终”。
对整个黑夜来说,“暮”和“晚”是黑夜的两端,“晚”在“暮”之后,故引申出“在时间上较迟”、“在…之后”等。
“暮”和“晚”本是黑夜的两端,许慎却误认为“晚”即“暮”,给后人在理解古籍时造成了误导。
“大器晚成”不能简单理解为“大器迟成”,而要关注“晚”的内涵一一“大器”之“成”如同“日出”,是在漫长的黑夜中慢慢改变积累,最终喷薄而出。
“大器免成”和“大器晚成”都是借喻用法:
“大器免成”是借喻“分娩婴儿”,分娩前有个漫长的怀孕期。
“大器晚成”是借喻“分娩太阳”(日出),日出前有个漫长的黑夜期。
二者实质上讲的都是需要“量变”过程才能迎来“质变”,即“厚积薄发”。
这让我想起了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所以,不必纠结,古人写“大器晚成”和“大器免成”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我们用现在的汉语认知是无法正确理解它们罢了。
三、“大器晚成”后面一句是什么
1、《老子·四十一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大器晚成】谓贵重器物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常比喻大才之人成就往往较晚。《老子》:“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3、《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寳货难售。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4、,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
5、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6、《后山谈丛》卷二:“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7、《四世同堂》四一:“最后,那驰名的‘白杏’用绵纸遮护着下了市,好象大器晚成似的结束了杏的季节。”
四、大器晚成什么意思
1、大器晚成,汉语成语,拼音是dà qì wǎn chéng,意思是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出自《老子》。
2、袁绍身边的一位门客,名叫崔琰,他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3、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
4、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五、大器晚成是什么意思
大器晚成的意思是本指大器物的制作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后比喻有卓越才能的人,成名或取得成就都较晚。
大器晚成是一个成语,大器:大的器物,引申为人才。最早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经》四十一章。
1、这位画家大器晚成,年轻时毫无名气。
2、那些被骂百无聊赖、大逆不道之人真是百口莫辩,一旦他们有了上进心教学相长,肯定会大器晚成。
3、有的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有的人则年纪大才绽放光芒,大器晚成。
4、谈到她的高中经历时,莉顿说:“当时我不火,我属于大器晚成吧”。
5、而且从他的履历上看,他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可以说是个大器晚成的人。
东汉末年,有个名叫崔琰的人,剑法很好,他特别喜欢交朋友。可是,有些人却认为他不学无术,除了舞刀弄棒,学问上一窍不通。一次,他去拜访一个很有学问的人,主人让管家出来告诉他说:“主人正在潜心读书,无暇闲谈”。崔琰知道人家是嫌他没知识,感到无比羞愧,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好好读书,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人。
有一次,曹操和崔琰商量,想立小儿子曹植为太子。崔琰说:“自古以来,都是立长不立幼,您立曹植,曹丕心里不服,大臣们也不服,这就种下了祸根。纵观古今,因为废长立幼引起的骨肉相残还少吗?请主公三思而行!”其实曹植还是崔琰的侄女婿,但尽管是亲属,崔琰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崔琰的公正。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崔林年轻时一事无成,亲友们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他凭自己的经历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大器晚成),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器的”。后来,崔林果然成才当上了大官。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大器晚成
文章分享结束,大器晚成和“大器晚成”后面一句是什么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