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
在python中,变量名只有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才是定义变量。当再次出现时,不是定义变量,而是直接调用之前定义的变量。
二.命名方法
2.1小驼峰命名法
第一个单词以小写字母开始,后续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firstname , lastname
2.2大驼峰命名法
每一个单词的首字母都采用大写字母
firstname , lastname
2.3下划线命名法
每个单词之间用下划线连接起来
first_name , last_name
三.命名规则
3.1标识符
开发人员自定义的一些符号和名称
如:变量名、函数名、类名
标识符命名规则
1.只能由数字、字母、下划线组成,且不能以数字开头
2.不能和python中的关键字重名
3.尽量做到见名知义
4.不能使用单字符(i,o)作为变量名,因为太像0和1了
5.函数首字母小写,类的首字母大写
3.2关键字
1.关键字就是在python内部已经使用的标识符
2.关键字具有特殊的功能和含义
3.开发者不允许定义和关键字相同的名字的标识符
注意:
1.命名规则可以被视为一种惯例,无绝对与强制,目的是为了增加代码的识别和可读性
2.python中的标识符是区分大小写的
3.在定义变量时,为了保证代码格式,遵循pep8规范,等号(=)的左右两边该各保留一个空格
四.使用方法
4.1单变量赋值:
变量名 = 值
例:a = 1
在python中赋值语句总是建立对象的引用值,而不是复制对象。因此,python中的变量存储的是引用数据的内存地址,而不是数据存储区域。
当涉及多个变量时:
1
2
3
4
5
6
7
8
9
|
a = 1 b = a c = b print (a) # 1 print ( id (a)) # 140710098927888 print (b) # 1 print ( id (b)) # 140710098927888 print (c) # 1 print ( id (c)) # 140710098927888 |
a、b、c三个变量的值都等于1,即使在最初定义变量的时候b和c不是直接等于1的,但是他们仍然存储着指向“1”的内存地址。
4.2底层逻辑:
4.3总结:
可以说python中没有赋值,只有引用。python 没有“变量”,我们平时所说的变量其实只是“标签”,是引用。
当创建了无数个变量=1时,在内存中,只会开辟无数个空间存储变量,再开辟一个空间存储“1”,而这些变量中存储的内存地址都相同,全都指向“1”的内存地址。
在代码层面,看起来像是给变量赋值,但是在底层却是变量指向值,也就是变量引用了值。
相信大家还有疑问,那么请继续阅读
5.变量进阶
先提出一个问题:
1
2
3
|
a = [ 0 , 1 , 2 ] a[ 1 ] = a print (a) |
猜想结果是:
1
|
[ 0 , [ 0 , 1 , 2 ], 2 ] |
但是真正的结果是:
1
|
[ 0 , [...], 2 ] |
为什么结果会赋值了无限次??
结合刚才得出的结论:python中没有赋值,只有引用。
真相是:
这样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引用自身的结构,所以导致了无限循环。
通过递归函数可能更好理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a = [ 0 , 1 , 2 ] a[ 1 ] = a def fun1(n1): for i in n1: if type (i) = = list : return fun1(n1) else : print (i) print (fun1(a[ 1 ])) |
结果:
果然是:调用python对象时超出最大递归深度。
底层逻辑:a[1] = a 造成了递归引用
当调用变量a时,就是调用[0,1,2],此时 [0,1,2] 的结构变成了 [0,?,2] ,而 ? 又指向 [0,?,2] 本身,以此类推,造成了递归调用的情况。
所以在遍历a并输出的时候会引起超出最大递归深度的错误。
想得到 [0, [0, 1, 2], 2] 的结果并不难:
1
2
3
|
a = [ 0 , 1 , 2 ] a[ 1 ] = a[:] print (a) # [0, [0, 1, 2], 2] |
a[:] = a[0:尾部索引值:1]
生成对象的浅拷贝或者是复制序列,不再是引用和共享变量,但此法只能顶层复制
6. a = a + 1 和 a += 1 的区别
既然谈到了赋值和引用的区别,那就捎带谈一下a = a + 1 和 a += 1 的区别:
直接上代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a = [ 1 , 2 ] b = a print ( id (a)) # 1878561149448 print ( id (b)) # 1878561149448 a = a + [ 1 , 2 ] print (a, b) # [1, 2, 1, 2] [1, 2] print ( id (a)) # 1878593529288 print ( id (b)) # 1878561149448 print ( "-------------------" ) a = [ 1 , 2 ] b = a print ( id (a)) # 1878561149960 print ( id (b)) # 1878561149960 a + = [ 1 , 2 ] print (a, b) # [1, 2, 1, 2] [1, 2, 1, 2] print ( id (a)) # 1878561149960 print ( id (b)) # 1878561149960 |
通过对比发现问题:变量a通过“=” 和 “+=”运算,得到的变量b竟然是不同的,运算后变量a的id竟然也是不同的。
执行a = a + [1, 2] 后:
变量b指向的值并未发生改变,而变量a的id发生了变化,值也发生了变化
执行a += [1, 2] 后:
变量a和b的值都发生了改变,而二者的id却没有改变
具体原因,看图说话:
执行a = a + [1, 2] 后,会生成一个新对象,并在cpu上开辟一块空间存储 a + [1, 2] ,然后由a指向它。所以变量a的id发生了变化,值也发生了变化。此时变量b指向的值并未发生改变。
执行a += [1, 2] 后:并不会生成新对象,只是把a原本指向内存地址的对象的值改变成了 a + [1, 2],所以变量a和b的值都发生了改变,而二者的id却没有改变。
对于可变对象类型和不可变对象类型有不同的结果:
可变对象类型:+=改变了原本地址上对象的值,不改变原本的指向地址;=则改变了原本的指向地址,创建了新的对象,并指向新的地址
不可改变对象类型:都是改变原本的指向地址,指向新创建的对象地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a = 'abc' b = a print ( id (a)) # 1629835782384 print ( id (b)) # 1629835782384 a = a + 'd' print (a, b) # abcd abc print ( id (a)) # 1629835853168 print ( id (b)) # 1629835782384 print ( "-------------------" ) a = 'abc' b = a print ( id (a)) # 1629835782384 print ( id (b)) # 1629835782384 a + = 'd' print (a, b) # abcd abc print ( id (a)) # 1629835782384 print ( id (b)) # 1629835782384 |
到此这篇关于python基础知识之变量的详解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更多相关python变量详解内容请搜索服务器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继续浏览下面的相关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服务器之家!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753449/article/details/11562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