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7.0.10正式版,可以用表情回复朋友圈了。
社长的朋友圈瞬间被一轮求表情的帖子刷屏。
尴尬的是,社长跟很多微信联系人并没有共同好友,所以很多求表情的帖子,在社长这边看来都是单口相声,也不知道他们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为了避免信息过载,社长几乎不使用朋友圈,但多少能理解其它人对这个表情功能的兴奋之情。
只是在这里,社长很想问一个问题:这是你“最”需要的那个微信新功能吗?
社长觉得,这次更新该加入的功能还是没有,暂时用不上的功能倒是加了不少。
有同感的人似乎也挺多的,比如我看到朋友圈有人说“有些功能属于产品经理刷存在感的”。
对社长来说,微信7.0.10加入的很多功能都不是刚需。
朋友圈发表情,不是。
好物圈升级“圈子”进驻看一看,不是。
可以引用信息了,不是。
可以扫产品包装了,不是。
甚至夜间模式,也不是。
此时此刻,正在用一台Windows电脑,在浏览器里编写公众号文章的社长,看着屏幕一角不断闪动的微信电脑版窗口,只想痛快地哭一场。
痛苦1:聊天记录管理
说起微信有什么还没加入的功能是社长的刚需,首先就是快速批量管理聊天记录。
这包括,在手机端第一屏的聊天列表中,能多选几个会话一起删除;也包括多选信息之后批量删除、转发、收藏功能,能转移到PC端操作。
在手机端屏幕太小,一不小心滑动一下,刚选中的几十条消息又取消选中了,操作特别痛苦。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宁愿有上万条未读消息都不清理一下——因为太麻烦了。而有未读数强迫症的社长,只能再麻烦都含着泪去手动点开。
在微信电脑版当中,聊天记录通过鼠标圈中,再按右键多选,比手机要方便和减少误操作。
但令人抓狂的是,在电脑上修剪过的聊天记录,不会反向同步回手机……在手机上你必须单独地整理聊天记录。
所以,社长不得不使用一种可以将手机屏幕投射到电脑上的第三方工具——因为用的不是三星、华为或者联想的手机,所以没有自带的投射功能。
这样,就可以用熟悉的鼠标来选中信息了,减少了误操作和手酸的概率(但这个工具不能用键盘操控)。
以前社长记得有文章说,微信长期不清未读消息的人,和一直清理的人,可以说是两种不同的人格,然后画了漫画请大家对号入座。
社长认为,这跟微信产品设计的关系也很大,清理未读的繁琐流程,硬生生地改变了很多人本来的行为习惯。
痛苦2:聊天记录备份
社长使用微信的另一个巨大痛点是聊天记录的备份和迁移。
微信对聊天记录导出的态度起初颇为消极,特别是在PC端和手机端同步方面。此后,微信十分缓慢地陆续开放了下列方法:
使用“腾讯电脑管家”备份、
使用微信PC版备份到本机、
在同一个无线网络内扫码两台手机互传等。
但隔壁QQ始终提供一种非常简单,且没有隐私顾虑的备份方法:导出为一个后缀名为.bak的单文件。
它无需使用当初备份时用的同一台电脑,也可以轻松转移文件到移动硬盘、云盘等其它更方便的地方,不需要一直占用你电脑上的存储空间。
微信曾表明,因为注重隐私,所以故意不做服务器端同步。这么说可能会让隔壁的QQ感觉膝盖中了一箭;又或者会让喜欢用QQ的“小朋友”不舒服。
实际上,鉴于:
1、有非常多的带消息、私信功能的应用,都支持全平台同步消息,而且也没出过大型的信息泄露事故;
2、不论微信是否提供跨平台同步,它也必须履行对消息进行审核,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所以隐私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也有说法是微信团队认为“移动端才是未来互联网的主战场,PC端只是它的附庸”,所以不会做PC端和手机端之间的同步。
——我想微信不会因为不提倡某种用法,而把本该可以做好的功能故意做得很难用吧?
但不揣测动机,只从实际效果上来看,微信PC版直到如今,依然没有摆脱手机端“附庸”的定位。
电脑端微信登录后,还是可以不同步聊天记录;手机端还是可以完全控制、监视电脑端(退出账号、锁定窗口、查看登录状态等),反过来是不行的。
在这里就要说到第三个让社长心痛的地方了——
痛苦3:电脑端不能独自登录
这个痛点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概括:
“我用PC微信是因为我用不了手机,所以你让我扫码认证个鬼啊!”
如果你手机暂时不能用了,想用电脑端或网页版临时登录一下微信,该怎么办?这个问题至今依然无解。本来用自己的设备就能搞定的,现在只能去求借别人的手机。
更何况,有些人还会被莫名其妙地限制登录:
微信将部分网页版应用也视为是电脑环境,这意味着即使你只有一台手机,需要在手机浏览器输入网址mp.weixin.qq.com登录公众号后台,也绕不过去一个需要扫码的页面。
早前几个月,少部分需要用手机二次确认登录的场合,可以将二维码截取下来,用“扫一扫”=“在相册中选择二维码”来登录。这个“漏洞”如今正渐渐被“堵上”,你如果身边没有电脑,想要扫码还需要第二台手机。
如果问为什么电脑版微信不能单独登录,最常见的一个回答是为了安全。
如今,微信还在开发手表、汽车等其它端的版本,每个端都有其各自的特性,交互界面甚至可能转化为无形,采用纯语音操作。
此时如果还说PC端单点登录不安全,可能就显得偏执了——因为其它端的安全性可能更低。
至少,在配备了WindowsHello生物识别功能的PC,或者TouchID的Mac上面,具有连微软、苹果官方都认可的安全性,微信方面是不是能网开一面,考虑让这些设备开放不依赖手机的登录呢?
痛苦4:一大堆功能缺失
现在的微信电脑版,
看不了朋友圈、
发不了红包、
不能转账、
不能看账单、
没有“看一看”(也许马上会加入)、
没有支付九宫格、
不能扫码(即使大部分电脑都有摄像头)、
没有小程序/小游戏统一入口、
部分小程序显示错位……
比如,如果你不想用手机看账单,也不想非得来一个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的截屏,你可以向微信支付申请一份Excel格式的账单。
但操作一次之后,会固定发过去三个月的账单到你的邮箱……
“我微信查个账都要不断滑动,难道和PC和鼠标有仇么?”
所以,当然,这次新更新进来的朋友圈回表情功能,自然也是手机版专享的。——电脑版连朋友圈都没有,上哪给你加表情去。
有一段时间,Mac版微信的公众号详情页面不能看到点赞(即现在的“在看”)、不能看到评论、没有评论框。
即使是微信内嵌的浏览器,表现得也像是微信外的浏览器一样。不知是内核不对,还是User-agent不对。
这个问题被修复至今,也不超过半年。在其它非常多的地方,微信电脑版跟手机版相比,还是“残废”状态。
你也许会辩护说,手机版微信有朋友圈,因为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做几乎任何事,但电脑主要是所谓生产力工具,所以就没必要做个朋友圈供你上班摸鱼了。
那么iPad和华为等厂家的安卓平板,现在生怕别人不知道它们能跑Office,有生产力,大屏适配和多任务都做了,为什么微信iPad版本里,该有的朋友圈什么的都有呢?这时候就不生产力了?
将PC作为一个削减功能的“阉割版”的做法,也许在几年前移动互联网概念刚起来的时候,是有“前瞻性”的。但现在大小屏幕、不同操作系统日渐走向融合,区分什么设备用来干什么越来越没有意义。
微信会听我们的意见吗?
微信是在中国互联网处于至高无上地位的“超级App”,它基本上就是中国人网上社交的同义词。微信团队对它的开发节奏自有考虑,即使“每天有1亿人教我怎么做产品”也不为所动。
但有一些功能实属众望所归,甚至在“教张小龙怎么做微信”的1亿人里,大概有8000万人会有同感。
什么建议都不听,真的合适吗?
如果说采纳用户的每一个建议,会让微信变臃肿和复杂,那么还请去掉几个“产品经理刷存在感的”功能,例如扫一扫识别物体——你识别了又不能打开淘宝和拼多多客户端。
——据说打磨这个功能用了两年!
前两天有一篇写腾讯的文章,发出来之后很快就在很多地方被删除了。那篇文章讲的主要是腾讯近期队伍建设的一些问题。
但其中一个最大的要点,是说孑然独立于广州的微信团队,有一种脱离于腾讯其它事业群之外的,“自立山头”的意思。
这文章是不是真内幕消息,咱们肯定是不得而知的。但如果把它当成一种纯粹的假说的话,你会发现,它还是能很大程度地拟合用户观测到的微信的现状。就像大陆漂移至今仍是个假说,但它能很好地解释很多现象,以至于被写进地理教科书。
这种微信“山头论”说,腾讯其他部门适用的一些战略,很难及时传导到微信当中。微信不跟其它业务部门有太多往来,也没有给其他部门共享太多资源。
例如,随着看点跟企鹅号融合,腾讯其它部门的所有内容产品,几乎全都收归到一起——但微信公众号除外。
公众号慢悠悠地做着“看一看”,缓缓地开放一些新入口,还都在微信内部。说了好多年的付费阅读功能到现在也没个影子。
腾讯PCG的唯一内容中台——企鹅号,据说能管到微信看一看的分发。微视、QQ看点、天天快报的不同后台现在已经被合并。但微信公众号的后台仍独立运作,且企鹅号可以同步微信公众号内容,反过来却不可以。
回望2019年,微信主程序平均每2个月出一个较大更新,节奏远远慢过其它一些常用应用。
而在微信之外,腾讯2019年来已经马不停蹄地做了回音、轻聊、猫呼、有记、重启“朋友”等或匿名或实名或兴趣的多款社交产品,赛马的深圳与佛系的广州形成鲜明反差。
如果它不听……也不全是坏事
但关于微信的具体情形,也不是只有“山头论”这一种假说,别的解释也是存在的。找一些对微信团队更友善的逻辑,也一样能拟合一部分的现实情况。
换个角度,我可以说:为什么微信更新这么慢?因为微信是十亿人用,横跨全平台,每次更新都必须调试兼容性,考验服务器,慎之又慎;
为什么公众号变现这么难?也不完全是产品洁癖,得考虑到微信跟苹果AppStore相互掣肘,所以有些众望所归的能力,就因为苹果而一直做不了;等等。
凡事都可以正着说,也可以反着说。如果做的事情比较多,比较主动,往好了说就是积极进取,善于尝试。往不好了说就是冒进,横冲直撞。
相反,如果说是微信这种只是很小规模地微调,它可以被说成是保守,但是也可以被说成是没犯错。
要做一个好产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总做对的事,一种是尽量不做错的事。其实要真做到始终不做错事的话,也是很困难的。这个得承认。
比如说像支付宝之前做社交,如果以最终结果论,当然就是冒进。但是在它们刚开始尝试做社交的时候,一切的逻辑都是说得通的。人们也曾相信过支付宝能最终做出一个好的社交解决方案。
很多情况下,人们会奖励那种有很多作为,好像做了很多事,看起来没有闲着的人。但实际上,如果想要保持现有的好局面不受到冲击,也是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似乎没有那么容易会受到赞扬。
写在最后
有些人可能是受不了“你行你上啊”的刺激,自己做社交(比如聊天宝),想要去通过这些痛点的改进,来抢走微信用户。结果都是徒劳。
甚至包括腾讯自己的试水,甚至包括微信想通过灰度的“圈子”测试,再造朋友圈之外另一个社交场域,截至目前也没一个是成功的。
社长觉得,接下来如果我们要预判微信的将来,要看微信这么“特立独行”到底是对是错,得着重思考这么几个问题:
1、如果微信不是在腾讯的生态体系内,或者是微信支付、小程序、小游戏等等如果不是在微信的体系之内,是不是注定就做不到现在这么大?
2、当初是什么成就了微信呢?在从QQ到微信的转换中,为什么是微信团队胜出?
如果一定要是QQ之外的一个产品起来,那为什么不是原QQ团队去做个“亲儿子”?
将来替代微信的下一个产品,会不会也不是出自微信团队内部?
3、当年用户还算很多的人人网,想把用户转移到独立的私信App,为什么会失败?
Facebook做了Messenger为什么还得收购WhatsApp,而且一直做不出Snapchat的对标产品?
4、如果未来10-20年大家还是用手机、笔记本、平板这样带触屏的联网设备,那微信会被其它什么东西替代吗?
如果改用了其它设备呢?
在这些问题都一一有了靠谱的回答之前,我们只能接受微信的安排——如果它不打算修整电脑版了,我们只能就这么凑合着用。
过去几年,手机的普及并未导致PC市场的彻底消亡。相反PC在有了二合一等形态之后,份额还在缓步回升。
但是,要让微信把电脑版做得好一点,至少能独立地登录,和导出聊天记录什么的,不知有生之年我们还见不见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