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之家:专注于服务器技术及软件下载分享
分类导航

服务器资讯|IT/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软件资讯|操作系统|手机数码|百科知识|免费资源|头条新闻|

服务器之家 - 新闻资讯 - 云计算 - Kubernetes日志采集

Kubernetes日志采集

2023-05-09 12:00未知服务器之家 云计算

相比传统的主机日志采集,在 Kubernetes 集群中,采集容器日志有一些差异,使用方式上也有所区别。因此我们罗列了一些常规的部署和使用方式以供参考。 1.从主机到容器 在传统的使用虚拟机/云主机/物理机的时代,业务进程部署

相比传统的主机日志采集,在 Kubernetes 集群中,采集容器日志有一些差异,使用方式上也有所区别。因此我们罗列了一些常规的部署和使用方式以供参考。

1.从主机到容器

在传统的使用虚拟机/云主机/物理机的时代,业务进程部署在固定的节点上,业务日志直接输出到宿主机上,运维只需要手动或者使用自动化工具把日志采集 Agent 部署在节点上,加一下 Agent 的配置,就可以开始采集日志了。而在 Kubernetes 环境中,情况就没这么简单了:

  • 动态迁移 在 Kubernetes 集群中经常存在 Pod 主动或者被动的迁移,频繁的销毁、创建,我们无法和传统的方式一样人为的给每个服务下发日志采集配置。

  • 日志存储方式多样性 容器的日志存储方式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例如 stdout、hostPath、emptyDir、pv 等。

  • Kubernetes 元信息 由于日志数据采集后会被集中存储,所以查询日志时,需要根据namespace、pod、container、node,甚至包括容器的环境变量、label 等维度来检索、过滤,此时要求Agent感知并默认在日志里注入这些元信息。

以上都是有别于传统日志采集配置方式的需求和痛点,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传统的方式脱离了Kubernetes,无法感知Kubernetes,无法和Kubernetes集成。

为了采集容器日志,我们先来看一下市面上一般都有哪些解决方案。

2.1 采集的日志类型

首先,需要提及的是,在云原生的12要素里,推荐业务容器将日志输出到stdout中,而不是采用打印日志文件的方式。当然,实际情况是,我们很难这么做,原因大概有:

  • 需要业务方修改日志配置,比较难以推广
  • 有些复杂的业务对日志文件有分类,比如审计日志、访问日志等,一般会输出为独立的日志文件,日志采集需根据不同的文件分类进行不同的处理

2.2 Agent部署方式

采集容器日志,Agent有两种部署方式:

  • DaemonSet: 每个节点部署一个Agent

  • Sidecar: 每个Pod增加一个Sidecar容器,运行日志Agent

两种部署方式的优劣都显而易见:

  • 资源占用: DaemonSet每个节点上一个,而Sidecar每个Pod里一个,容器化形态下,往往一个Node上可能会跑很多的Pod,此时DaemonSet的方式远小于Sidecar,而且节点上Pod个数越多越明显
  • 侵入性: Sidecar的方式,Agent需要注入到业务Pod中,不管是否有平台封装这一过程,还是采用Kubernetes webhook的方式默认注入,仍然改变了原本的部署方式
  • 稳定性: 日志采集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需要保障的是稳定性,最重要的是不能影响业务,如果采用Sidecar的方式,在Agent发生异常或者oom等情况,很容易对业务容器造成影响。另外,Agent比较多的时候,在连接数等方面会对下游服务比如Kafka造成一定的隐患。
  • 隔离性: DaemonSet情况下,节点所有的日志都共用同一个Agent,而Sidecar方式,只会采集同一个Pod内的业务日志,此时Sidecar的隔离性理论上会好一些
  • 性能: Sidecar由于只会采集该Pod里的日志,压力相对较小,极端情况下,达到Agent的性能瓶颈比DaemonSet方式概率也会小很多
Tip:正常情况下,优先使用 DaemonSet 的方式采集日志,如果单个Pod日志量特别大,超过一般 Agent 发送吞吐量,可以单独对该 Pod 使用 Sidecar 的方式采集日志。

2.3 采集方式

DaemonSet + Stdout

如果使用容器运行时的是docker,正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在节点的docker路径中找到容器的stdout的日志,默认为/var/lib/docker/containers/{containerId}/{containerId}-json.log。在Kubernetes 1.14版本之前,kubelet会在/var/log/pods/ / / .log建立一个软链接到stdout文件中。类似如下所示:

root@master0:/var/log/pods#tree.|--6687e53201c01e3fad31e7d72fbb92a6|`--kube-apiserver||--865.log->/var/lib/docker/containers/3a35ae0a1d0b26455fbd9b267cd9d6ac3fbd3f0b12ee03b4b22b80dc5a1cde03/3a35ae0a1d0b26455fbd9b267cd9d6ac3fbd3f0b12ee03b4b22b80dc5a1cde03-json.log|`--866.log->/var/lib/docker/containers/15a6924f14fcbf15dd37d1c185c5b95154fa2c5f3de9513204b1066bbe474662/15a6924f14fcbf15dd37d1c185c5b95154fa2c5f3de9513204b1066bbe474662-json.log|--a1083c6d-3b12-11ea-9af1-fa163e28f309|`--kube-proxy||--3.log->/var/lib/docker/containers/4b63b5a90a8f9ca6b6f20b49b5ab2564f92df21a5590f46de2a46b031e55c80e/4b63b5a90a8f9ca6b6f20b49b5ab2564f92df21a5590f46de2a46b031e55c80e-json.log|`--4.log->/var/lib/docker/containers/fc7c315d33935887ca3479a38cfca4cca66fad782b8a120c548ad0b9f0ff7207/fc7c315d33935887ca3479a38cfca4cca66fad782b8a120c548ad0b9f0ff7207-json.log

在Kubernetes 1.14版本之后,改成了 /var/log/pods/<namespace>_<pod_name>_<pod_id>/<container_name>/<num>.log 的形式。

root@master-0:/var/log/pods#tree.|--kube-system_kube-apiserver-kind-control-plane_bd1c21fe1f0ef615e0b5e41299f1be61|`--kube-apiserver|`--0.log|--kube-system_kube-proxy-gcrfq_f07260b8-6055-4c19-9491-4a825579528f|`--kube-proxy|`--0.log`--loggie_loggie-csd4g_f1cc32e9-1002-4e64-bd58-fc6094394e06`--loggie`--0.log

所以,对于 Agent 采集标准输出日志来说,也就是采集节点上的这些日志文件。一种简单粗暴的采集方式是,使用DaemonSet部署日志Agent,挂载/var/log/pods目录,Agent的配置文件使用类似 /var/log/pod.log 去通配日志文件,采集节点上所有的容器标准输出。

Tip:这也是我最初的解决方案,想到这就脸红!

Kubernetes日志采集

但是这样的局限在于:

  • 无法注入更多元信息比如一些pod的label/env等,特别是在k8s1.14版本之前,甚至无法在采集的 path 里获取到 namespace/pod等信息
  • 很难针对单个服务配置特殊的配置,比如某个文件需要使用特殊的多行日志采集,需要配置适合服务自身的日志格式切分等
  • 会采集很多不必要的容器日志,造成采集、传输、存储压力

当然现在的一些日志Agent比如Filebeat/Fluentd都针对性的做了支持,比如可以将namespace/pod等信息注入日志中,但仍然没有解决大部分的问题。
所以,这种方式只适合简单的业务场景,后续也难以满足其他更多的日志需求。

DaemonSet + 日志文件

如果 Pod 里不仅仅是输出 stdout,还包括日志文件,就需要考虑到挂载日志文件到节点上,同时采用DaemonSet部署的Agent也需要挂载相同的目录,否则采用容器化部署的Agent 无法查看到相应的文件,更无法采集。业务Pod挂载日志路径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emtpyDir

emtpyDir 的生命周期跟随Pod,Pod销毁后其中存储的日志也会消失。

  • 优点 使用简单,不同Pod都使用自己的emtpyDir,有一定的隔离性。

  • 缺点 日志如果采集不及时,在Pod消耗后,存在丢失的可能性。

  • 使用 emptyDir 挂载的日志文件,一般在节点的路径如下: /var/lib/kubelet/pods/${pod.UID}/volumes/kubernetes.io~empty-dir/${volumeName}

(2) hostPath

生命周期和Pod无关,Pod迁移或者销毁,日志文件还保留在现有磁盘上。

  • 优点: 生命周期和Pod无关,即使Pod销毁,日志文件依然在节点磁盘上,假设Agent没有采集日志,仍然可以找到日志文件
  • 缺点: 默认无隔离性,需要控制挂载的日志路径;另外,Pod迁移节点后,残留的日志文件长期积累容易占据磁盘,同时日志占据的磁盘无法控制使用的配额

为了解决隔离性,避免多个Pod打印日志到相同的路径和文件中,我们需要使用 subPathExpr 字段从 Downward API 环境变量构造 subPath 目录名。该 VolumeSubpathEnvExpansion 功能从 Kubernetes1.15 开始默认开启,在1.17 GA。

(3) Pv

Pv的访问模式包括:

  • ReadWriteOnce(RWO): 读写权限,并且只能被单个Node挂载。

  • ReadOnlyMany(ROX): 只读权限,允许被多个Node挂载。

  • ReadWriteMany(RWX): 读写权限,允许被多个Node挂载。

对于大部分的业务来说,都是Deployment无状态部署,需要挂载同一个Pv共享;对于一些中间件等有状态服务,一般会使用StatefulSet部署,每个Pod会使用独立的Pv。

  • 优点: 存储日志不容易丢失;
  • 缺点: 有一定的使用和运维复杂度;多个Pod共享同一个Pv时存在隔离性问题;很多的日志Agent对采集云盘上的日志文件支持不够成熟,可能存在一些隐患;

虽然同样可以在Node上找到使用Pv挂载的对应日志文件,但是Pv根据不同的底层实现,在Node上的路径会有一定的区别。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日志Agent均对这些挂载方式没有感知,所以你能做的和上面使用stdout的方式类似,也就是简单粗暴的让Agent将路径都挂载,使用通配的方式采集所有的日志,使用上的局限和stdout的方式同样一致。

Kubernetes日志采集

另外,鉴于一些Agent对采集docker stdout有一定的支持,所以还存在一些使用上变种,比如利用webhook注入一个sidecar,读取Pod里的日志文件,转换成sidecar的stdout,然后采集sidecar的stdout日志,这里不再详述。


延伸 · 阅读

精彩推荐